咱们先拿最常见的函数图像举例,比如 y = x²(开口向上的抛物线)、y = |x|(V 字),你肯定见过它们的样子:
就像爬山时遇到的 “小土坡” 或 “小山谷”—— 只看它周围一小块地方,它是最高或最低的,但放眼整座山未必是。
- 比如 y = x²,图像在 x=0 处有个最低点:不管你看 x=0 左边一点(比如 x=-1)还是右边一点(x=1),对应的 y 值都比 x=0 时的 y=0 大,这就是极小值,x=0 就是极小值点;
- 再比如函数 y = -x² + 4(开口向下的抛物线),x=0 处的 y=4,周围的 y 值都比它小,这就是极大值,x=0 是极大值点。
一句话总结:极值是 “局部冠军”,只比身边近的点高 / 低。
就是整段区间里,函数图像的 “最高处” 或 “最低处”—— 不管周围有没有小土坡,它都是整个范围内的第一。
比如咱们看 y = x² 在区间 [-2, 3] 里的样子:
- 最低点还是 x=0 时的 y=0(既是极小值也是最小值);
- 最高点呢?看区间两端:x=-2 时 y=4,x=3 时 y=9,显然 x=3 时的 y=9 最大,这就是最大值。
一句话总结:最值是 “全场第一”,比整个区间里所有点都高 / 低。
想找到函数的极值点,不用死记定理,跟着 “找可疑点→判真假” 两步走,像侦探破案一样简单!
爬山时,小坡顶和山谷底有个明显特征:脚底下是平的(不会再往上爬,也不会再往下滑)。对应到函数图像上,就是切线是水平的点—— 数学里叫 “驻点”,也就是满足 f’(x) = 0 的点(导数为 0,切线斜率为 0)。
但还有一种特殊情况:比如 y = |x| 的 V 字顶点(x=0 处),这里的图像是 “尖的”,没有平滑的切线(导数不存在),但它也是极小值点。
所以 “可疑点” 只有两类:
- 导数为 0 的点(驻点);
- 导数不存在的点(比如尖点、折点)。
找到可疑点后,不用算复杂的二阶导数,看它 “左右两边的走势” 就行(也就是函数在这点左边是上升还是下降,右边是上升还是下降):
比如 y = -x² + 4 的 x=0 处:
- 左边(x<0 时):x 越大,y 越大(比如 x=-1 时 y=3,x=0 时 y=4),是 “上升”;
- 右边(x>0 时):x 越大,y 越小(比如 x=1 时 y=3,x=2 时 y=0),是 “下降”;
所以 x=0 是极大值点,y=4 是极大值。
比如 y = x² 的 x=0 处:
- 左边(x<0 时):x 越大,y 越小(x=-1 时 y=1,x=0 时 y=0),是 “下降”;
- 右边(x>0 时):x 越大,y 越大(x=1 时 y=1,x=2 时 y=4),是 “上升”;
所以 x=0 是极小值点,y=0 是极小值。
比如 y = x³(图像像个 “S”),x=0 处是驻点(f’(0)=0,切线水平):
- 左边(x<0 时):x 越大,y 越大(x=-1 时 y=-1,x=0 时 y=0),上升;
- 右边(x>0 时):x 越大,y 还是越大(x=1 时 y=1,x=2 时 y=8),还是上升;
左右都是上升,没有 “转折”,所以 x=0 不是极值点。
最值比极值简单多了 —— 毕竟是 “全场第一”,只要把所有 “可能争第一的点” 找出来,算它们的 y 值,比一比就知道谁最大、谁最小。
分两种情况:
- 如果是闭区间(比如 [1, 5],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):候选点 = 驻点 + 导数不存在的点 + 区间的两个端点(起点和终点);
- 如果是开区间(比如 (1, 5),没有明确端点):候选点 = 驻点 + 导数不存在的点(不用算端点,因为端点不在区间里)。
踩坑提醒:闭区间一定要算端点!比如函数 y = x² 在 [-2, 3] 里,要是忘了算端点 x=3,就会错把最大值当成 x=-2 时的 y=4,其实 x=3 时 y=9 才是最大的!
咱们拿具体例子练手:求 y = x² - 4x + 3 在 [0, 5] 里的最值。
-
找候选点:
- 先求驻点:f’(x) = 2x - 4,令 f’(x)=0,得 x=2(驻点);
- 导数不存在的点:没有(这个函数图像是抛物线,处处平滑);
- 区间端点:x=0(起点)、x=5(终点);
所以候选点是 x=0、x=2、x=5。
-
算每个点的 y 值:
- x=0 时:y = 0 - 0 + 3 = 3;
- x=2 时:y = 4 - 8 + 3 = -1;
- x=5 时:y = 25 - 20 + 3 = 8。
-
比大小:8 > 3 > -1 → 最大值是 8(对应 x=5),最小值是 - 1(对应 x=2)。
找极值:驻点尖点先找到,左右走势判真假(左升右降是极大,左降右升是极小);
找最值:闭区间加两端点,所有候选算值比,最大最小就是它。
其实函数的极值最值,本质就是 “找转折、比大小”—— 下次看到这类题,先在脑子里画个函数图像,跟着 “爬山” 的感觉走,肯定不会错!
评论 (0)
暂无评论,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吧!
发表评论